我校师生热议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
启航网讯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我校师生积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渠道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并纷纷对这一重要精神展开讨论。
党委宣传部部长饶国宾这几天一直关注十七届六中全会进程。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议程之一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吹响了文化兴国的时代号角。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应该主动亮剑,在强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理念,创造一流文化精品,培养一流文化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陶友青认为,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从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版权产业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个国家,当文化表现出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产业和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经济才更有竞争力,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还有赖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加强自己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保护,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法学院一名青年教师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我们历经了重重考验,也留下了许多文化精髓。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文化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地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应该积极的去传承和发扬我们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文化强国的方针和政策。
文法学院081442班赫芳随同学说,对于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中国,日趋坚实的经济基础亟需与之相称的上层建筑。物质与精神只有相依相伴,才能相得益彰。
艺术与设计学院101241班汪洋平同学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身为祖国的公民,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精神上的富裕,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身体力行,多读一些书、多思考一些问题、多一些想法,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改变。
文法学院091441班陈燕萍同学认为,十七大以来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愿望。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自己也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紧迫性。大学生的人生规划也应融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自身的实践锻炼相结合,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适应社会的方向。衷心祝愿祖国能尽早实现目标,将中国建设成为和谐的文化强国。
海军学院邹媛同学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应该发奋学习,将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我们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我们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响应号召为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