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部门动态

学校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18 09:52:11 浏览次数: 【字体:

 

 学校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摄影  罗晖)

  启航网讯  9月17日,学校在逸夫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集中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并听取新加坡高等教育管理培训班情况汇报。全体在家校领导,全校副处以上干部,正高职称人员,各单位办公室主任,机关正科级以上干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培训班学员参会。党委书记傅克刚主持会议并讲话。

党委书记傅克刚指出,在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建设是头等大事”的理念。  

  副校长刘卫东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坚持完善党管人才原则”、“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等七个方面传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些重要论述。

  

副校长刘卫东传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些重要论述。

  傅克刚指出,在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建设是头等大事”的理念。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的发展在人才,高校的竞争也在人才。学校要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个目标,就要积极实施好人才强校战略,就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并把这些论述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人才工作,其中关键是要做好“六篇文章”。

  第一是党管人才有保障。习近平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而人才工作的开展,则需要有三个保障,即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惟其如此,人才聚集的效应才能突显,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加强。

  第二是人才建设有规划。在学校人才建设的规划和目标上,我们强调即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提升,从而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第三是人才服务有载体。目前,学校有六大载体支撑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雄鹰人才计划”重在引进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及具有海外教学科研经历的高层次人才;“青年俊才计划”重点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培养一批青年后备骨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博士学历提升计划”重点扶持和资助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和选派青年教师赴航空高校或航空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强化学校航空特色,帮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派出国研修计划”资助青年教师到海外研修,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第四是人才活动有阵地。学校通过不断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满足广大教师教学、科研的需求;同时,通过与航空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建立省内外培训基地,提供实践平台。

  第五是人才示范有特色。这四个特色概括起来就是:狠抓典型示范,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狠抓团队建设,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攻关;狠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的“三化”建设,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工程实践、科研创新等“三种能力”;狠抓基地建设,深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

  第六是人才政策有成效。目前,学校通过“深化两项改革”、“完善三个体系”,来优化人才环境。“两项改革”其一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合理定编定岗定责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坚持向教学科研一线和青年教职工倾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其二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将责权利统一下放,在人力资源规划、结构编制、人事调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培训和开发、绩效考核、酬薪管理等方面明晰校院职责,强化学院责任。而“三个体系”指的一是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坚持引进与自主培养并举,“两条腿”走路;二是完善人才考核与评价体系,根据各类人员个性和工作特点,分级分类考核,科学评价;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关注民生,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新加坡高等教育管理培训班的江宏龙、邱振中、周琳霞、郭代习、平飞、龚勇清、廖声丰等七位代表在会上发言。

  随后,暑期赴新加坡高等教育管理培训班的江宏龙、邱振中、周琳霞、郭代习、平飞、龚勇清、廖声丰等七位代表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在会上发言,交流了心得体会,更多的是收获和启示。

  傅克刚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代表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了各自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学习,更新了理念、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责任、启发了思路,可谓受益匪浅;希望学员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探索一条适合于国情、省情、校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会上,傅克刚还对学员们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一本汇编、一条建议、一场报告、一个发言”,通过此举,进一步将此次学习成果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