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参考》2011年第4期(总第4期)(四)
伟大征程中不断书写“中国传奇”
——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一
人民日报评论员
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与对照中更为深刻地显现。
9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的时候,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四分五裂,处在亡国灭种边缘的旧中国。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引领一个日益繁荣昌盛、民主文明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奋发前行。
抚今追昔,当国际观察家们将中国共产党视为解读“中国奇迹”的“金钥匙”,当13亿国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90年辉煌岁月,人们发现,一个政党的奋斗历程,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如此深切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命脉。
1921—1949—1956—1978—2011。经由这些历史节点的标示,90年波澜壮阔的岁月,呈现出清晰的脉络。90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地上,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中央……90年沧桑巨变,中国经历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最悲惨的境遇走向光明前途的历史转变,一切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一个绝大的变化,这是自有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以来无可比拟的大变化。”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不论是以“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800万军队取得全国政权,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不论是仅用七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还是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不论是战胜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办好令世界惊叹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90年的每一个经典片段,无不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能力,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已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90年艰辛探索,90载风雨辉煌,不管是“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之一”,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中国共产党这90年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告别屈辱落后的历史、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顽强奋进的9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走向现代化梦想的90年,是我们党不断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90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探索与成就,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着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书写了影响深远的“中国传奇”。
90年的历史演进,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历史没有停步,征程仍在继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06-13)
诚实守信 反本开新
——在第一届诚信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汤一介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诚信”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现在不讲“诚信”的事件太多了,它对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利的。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正处在民族伟大的复兴过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有民族文化的复兴相配合。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自古以来有所谓“五常”,把“信”与“仁”、“义”、“礼”、“智”平列,称作做人的五种常道或常规。可见古人把“诚信”看得非常重要。在《论语》中讲到“信”的地方共有34处,其中有一处特别重要的是孔子说的“民无信不立”,一个民族不讲“诚信”是站不住脚的。在《论语·颜回》中有一段说明孔子对“信”特别重视的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兵。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孔子怎样去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百姓就对政府有信心。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在粮食和军备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在粮食和人民的信心两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不过饿死,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不住脚的。”)这段对话分析起来,孔子首先认为对一个国家说,有充足的粮食,有充足的军备,和老百姓对政府有信心都很重要。我想,这是不错的。其次在这三者中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孔子认为可以去掉军备,因为对老百姓说先要保证他们的生活,即必须有粮食,还要让他们对政府有信心。第三,如果不得已在余下的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可以去掉粮食。没有粮食,顶多不过饿死,这是因为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可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国家是站不住脚的。第四,这段话有个潜台词,就是说人民对政府有信心,粮食一定是会有的,军备也一定会有的。我认为,孔子的话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信”那么重要,因为它和儒家的基本思想“仁义”相联系的。如《论语·学而》中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守诚信是符合道义的,这样说出来的就能一定兑现。)这说的是“信”和“义”的关系。又如:“子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定要诚信,关心他人,这样就可与有仁德的人相接近了。)这说的是“信”和“仁”的关系。孔子还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做人要以忠诚信实为根本,合乎道义的事要跟着做,这样道德品质就提高了。)这些话,对我们今天做人为政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两处讲到“诚”。《孟子》有27处讲到“信”,24处讲到“诚”,只有一处讲“诚信”,这条讲“诚信”是说为人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真诚无欺的意思。我们知道《孟子》和《中庸》都讲“诚者天之道”。这里的“诚”就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天道”(自然法则)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是真实存在着的。“思诚者人之道”或“诚之者人之道”,追求“诚”是人道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孟这些的圣贤都是把“诚信”作为人之所为人的根本道理之一。所以我们今天应该提倡“诚信”,力行“诚信”。如果不讲“诚信”,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就无法立足于今日这个大转变时代。
前面我说到,今天我们提倡“诚信”,正是为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发生过“毒奶粉”事件,后又发生过“瘦肉精”事件等等,等等。所有这些事件都是违背了“诚信”。如果不遏制,那我们就无法生活下去了。前几天,我又看到关于“醉酒驾车”的报导。本来发布的“法规”说:自今年5月1日起凡是“醉酒驾车”的都要受刑事处分,但有的官员却说: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这个说法,受到许多老百姓的“质疑”,这就说明老百姓对政府不大信任,认为政府没有“诚信”。就这两方面看,政府在不断治理那些不讲“诚信”的企业,是要求他们成为“诚信”的企业;老百姓要求政府要“说到做到”,坚决按照“法规”办事,取信于民。这就是因为,“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的对立面是“民有信而立”。这就是说:国家能站稳根基是要靠老百姓信心。老百姓有信心,一方面自己要有“诚信”,另一方面也要监督政府,要求政府“诚信”,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社会必须树立起“诚信”的风气,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面,我也讲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民族文化的复兴相配合。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长达五千年没有间断的历史,它必有许多对今天我们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对今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如仁、义、礼、智、信等。展望21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必将走“反本开新”之路。“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反本”就需要对我们文化的源头及其历代的发展有深切的把握。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来源(包括“诚信”思想)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有面对新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开新”,一方面必须对我们传统文化做出新的合乎时代的新解释;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我们传统的文化资源来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建构出新的理论体系。“反本”和“开新”是不能分割的,只有深切发掘中华文化的真精神,我们才能适时地开拓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敢于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问题,并给以新的诠释,才能使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年06月07日)
(启航网专题)
